试谈宜昌市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系统目前状况、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10-0015-0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畜牧业作为现代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日趋完善的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畜牧兽医工作也已从单一的诊疗、阉割转入到以防检、生产销售为重点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工作之中,为畜牧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配套服务,而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是商品畜牧业发展的保障。
1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产生的背景
首先,从产生的条件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商品畜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畜牧业一般不需要社会化服务,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畜牧业依附于种植业,其生产环节几乎全部由农户独立完成。当商品畜牧业有一定发展但尚不发达时,产生了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但程度较低,不足以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畜牧业商品化尤其是专业化进入大规模、高水平发展阶段后,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出现历史性变化,表现出经常性、稳定性和大量性的特点。这时,畜牧业社会化服务开始具有体系规模,作为一个较完整的体系相对独立地发展。其次,从构成该体系的经济部门来看,各有关经济部门都是逐渐地从畜牧业生产部门中分化出来的,有一个渐进的过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所覆盖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包括科技、市场信息、饲料生产与供应、畜产品加工与营销、疾病防疫、信贷等服务,不是一开始就完整的,而是逐渐地形成并不断趋向全面。再次,从该体系与畜牧业生产部门的相互关系来看,由现代畜牧业所体现出来的分工关系以及新型市场关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有一个产生、巩固、深化的过程。国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度发达国家的事实表明,从根本上说,社会化服务体系就是现代农业生产分工体系和新型市场体系。但在这种“目标关系”确立之前,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生产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松散联合关系、一般的服务关系或者其他各种不紧密的关系形式,只有当畜牧业商品经济不断加深,内部分工充分细化时,才最终形成稳固的分工关系和市场关系。
2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1)社会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宜昌市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既有畜牧部门、专业协会的服务,又有大专院校的服务。①截至2011年年底,全市共有各种协会23个,专业合作社269个。其中生猪专业合作社204个,生猪养殖协会6个;家禽专业合作社35个,家禽养殖协会5个;奶牛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各2个;养羊专业合作社17个,养殖协会5个;其他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分别为11个、5个。②2009年6月初,宜昌市畜牧兽医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湖北省率先成立了宜昌市动物疫病诊疗服务援助中心,免费协助养殖户开展疑难病的现场诊断、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③畜牧兽医部门经常聘请学校、企业有实践经验的畜牧兽医专家深入基层开展疫病诊断及技术咨询,举办技术讲座,普及畜牧兽医科技知识。
(2)产品与服务有机结合。在产品质量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企业之间尤其是大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在于服务。服务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举措。如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和宜昌民大农牧公司积极探索并创新了一系列企农合作经营模式,如合作建厂、集约化经营、代养模式、放养模式、“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等。另外如宜昌昌伟农贸公司充分发挥资金、技术及市场方面的优势,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技术指导、引导市场动向等方面入手帮助农户克服了分散饲养的诸多困难。
(3)畜牧业社会化服务逐步体系化。目前,宜昌市各县(市、区)按照兽医体制改革方案,都纷纷成立了畜牧技术推广站,承担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任务,每个乡镇也保留了原来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或是更名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条件好的地方还建立了村级畜牧兽医工作室。市级畜牧技术推广站按照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到位,目前基本形成了以市、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为纽带,以村级畜牧兽医工作室为基础,上下贯通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面临的问题
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虽然在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有些方面仍不能满足畜牧业生产的发展需要,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还存在亟待加强的方面。
(1)缺乏发展的配套政策,资金投入不足。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与行业发展规划相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宜昌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一直存在行业定位不准、效率较低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此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而政府服务组织属于政府公益事业,自身又没有积累能力,社会服务组织如协会、合作社等资金规模也很有限,很难形成摘自:毕业论文任务书www.808so.com
有效的服务手段与服务范围,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统一饲料供应、技术服务和疫病防治等有限的几个项目上,满足不了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需要。因此,没有良好的资本形成机制,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现代化的畜牧业服务体系是难以建立和完善的。
(2)服务组织相对分散,服务功能亟待提高。畜牧业发达国家生产领域专业化服务组织是较健全的,有专业的剪毛、草场围栏、繁殖配种、疾病防治、牧草收割、饲草饲料加工等服务组织。目前,由于宜昌市集体经营服务实力薄弱,不能有效地组织生产领域里的各项服务,造成畜牧业生产领域组织化程度较低的现状,直接影响了畜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服务方向选择上,比较注重产前、产中服务,忽视产后服务,而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后服务才是核心内容;在组织结构上,技术、物资、资金、供销等服务部门基本是沿着各自独立的系统与畜牧生产领域发生联系,缺乏同其他服务组织的联系和为农民服务的主动性,从而影响了服务的整体和规模效益,因此建设多功能、高层次、大容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3)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畜牧兽医工作的人员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素质普遍偏低,社会化服务意识不够强。据调查,截至2011年年底宜昌市共有从事畜牧业生产劳动者1 046 222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993 911人,占总人数的95%。全市98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共有畜牧兽医工作人员2 509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只有10人,中级技术职称281人,初级技术职称952人,技术员1 064人,高技能型人才比重太低。此外,大部分畜牧兽医工作者只限于单一诊疗、阉割和兽医防检工作,忽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开展社会化服务工作。(4)畜牧业流通体系不健全,主渠道实力弱小。目前宜昌市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国有商业、供销、外贸部门在畜产品流通中地位逐渐减弱,另一方面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畜产品流通主渠道还没有成长起来,没有形成主流,全市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流通企业。
(5)信息网络的空白。市场经济是信息经济,宜昌市地形特点是“七山一水二分地”,山多地少,畜牧业产业经营分散,迫切需要大市场的信息指导,以规避市场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从目前全市信息网络建设情况来看,既没有联结市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更没有联结国内各大畜产品市场的专业信息网络,就连主管畜牧业的政府部门也没有开通地、县两级政府信息网,缺乏畜禽产品供应、趋势预测、重大动物疫情动态等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
4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1)理顺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重新认识和定位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从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畜牧业的贡献应该越来越大。一般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在50%以上,高的可以达到80%。与发达国家相比,宜昌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39.04%,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体系。目前畜牧业社会公益性服务在畜牧业商品经济的发展中面临被削弱的危险。如,目前对基层畜牧兽医站实行了“断奶”或“部分断奶”的乡镇有60多个。这种状况不及时扭转,势必动摇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工程。当前,应着力健全和完善的工作有:①配套技术服务体系。要稳定畜牧兽医站的工作队伍,落实系统内部的定编、定职、定员等“三定”工作,并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机制,进入市场,合理收取对生产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技术服务费;要发展服务实体,壮大实力,办好实体促服务。②良种繁育体系。种畜禽的引种、保种和利用依然是当前的基础工程。“三高畜牧业”的兴起将对畜禽良种提出更高、更多样化的要求。因此,良种繁育必须要有稳定的发展。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生产需要,积极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供应基地,以保障当地畜禽良种化。③饲料生产供应体系。要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畜牧业生产结构的要求,充实一批饲料企业,大力发展质高价廉的饲料生产,切实解决当地的饲料供应问题。④信息服务体系。当前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风险已被列为各种风险之首。畜牧行政管理部门应设立市场信息部,配备专人了解市场趋势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等各类信息,及时向生产者发布,为生产确定新的生产项目、开展产品营销提供便利。同时应加大对“宜昌畜牧兽医网”的建设力度,尽快形成市内外主要畜产品市场信息板块、宜昌畜牧生产及政策信息板块、主要保健品及器械信息板块及畜牧兽医专家库。⑤扩充畜产品加工体系。当前畜产品加工能力的滞后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既影响畜产品的加工增值及农民收入的增长,也阻滞了居民对畜产品的广泛需求,必须大力扩充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和门类,形成与畜产品总量及其增长相适应的生产能力。
(3)加大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①应加强财政支持,引导各级政府在省级主管部门资金投入的基础上积极筹措资金,把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列入年度专项计划,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②应重视信贷支持。在各级财政支持下实行低息贷款甚至是无息贷款,尽可能降低服务组织的建设成本。③应增加基建投资支持,增加直接用于服务体系的大中型基础设施建设。④制定多元化投资兴办服务组织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织等多种投资主体创办服务组织,吸收和运用好社会资金。
(4)强化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科技培训。科技进步是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继续深化畜牧业科技体制改革,培养高层次人才,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优化各级畜牧科技资源的配置,稳定和完善畜牧科技推广体系。①加强畜牧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畜牧技术推广经费要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调动人员从事科技推广的积极性。②在保证必要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808so.com
经费的基础上,可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将新时期的畜牧业新科技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把科技兴牧真正落到实处,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③加强科技推广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围绕项目开展培训,围绕产业开展培训,根据需要开展培训。对技术人员,要采取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技术骨干,县重点培训乡村技术人员的方式,有条件的县可以选派人员到大中专院校参加培训。对农户要大力实施“走村进户”战略,以专家“三进”(进村、进场、进户)为主要形式,以“五到位”(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具体内容,切实解决科技成果推广不到位、科学技术入户难的问题,让千家万户真正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
(5)鼓励和支持发展畜牧业服务合作社。迄今,在畜牧业的产前和产后部门存在一批民办服务性实体,但规模小,功能低,需要引导它们进一步走向合作,组建自己的服务合作社,提高农牧民的组织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畜产品交易中的谈判地位,维护成员权益,起到自我保护作用。政府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加快对传统服务组织的整合,从而培育出宜昌市畜牧业服务体系中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基层服务体系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引导、扶持和服务,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行业协会中观管理——企业与农户微观经营”的行政管理新机制,真正发展成为以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风险共担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服务组织。
(6)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养机制。活化人才培养机制,必须放活公益性服务人员,用好社会科技人员。要引入竞争机制和科学管理方式,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竞争上岗,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各级政府要将公益性服务人员纳入全额事业编制,工资及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村级防疫员除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外,县、乡、村还要根据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以保证村级防疫工作正常开展。对治疗、繁育等服务项目,在予以必要扶持指导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采取各种政策措施鼓励科技人员走向生产一线,采取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办法,把科技直接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在服务农民的同时,增加自身实力和收入。采取多种服务手段,促进技术传播,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现场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及龙头企业带动,建立科技——生产联合体和科技园区,使畜牧技术与当地实际结合,畜牧技术得以不断传播,真正把宜昌市畜牧业产业化推向纵深。

点赞:7259 浏览:1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