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极力倡导课堂教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冀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者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地论证。
关键词:观念 兴趣 成果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推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冀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怎样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指导,把这种学习方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去研读课文,发现语文现象、掌握语文规律、获取语文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寻求相关原因,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语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准备好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活动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被动的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他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这一点,我们教师就要转变观念,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从而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的思维就会处于活跃状态。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才能积极主动。语文是以抽象的文字为载体的,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的表达去理解其内涵,因此,教者首先要注意激趣。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有创意的新观点,并且在课堂中与别人交流和商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供在集体讨论中自主选择话题的机会。我在试教《阿长与 》一文时,在教学中作了这一点尝试:备课时,我准备了三个问题,①作者为什么用《山海经》作为标题 ? 文章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写了什么情况,表现了什么特点?③怎样理解作者所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不少学生对我所准备的三个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掌握探究程序及方法

语文探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探究性学习,是指以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语文探究性学习既有以课题探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课文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语文学法指导,它是对语文学法指导的扩展与提升。语文学法指导局限于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而语文探究性学习既包括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又包括参与社会实践、探究社会还包括对自身学习方法的探究。针对当前学生实际情况,在他们起步阶段可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掌握探究的程序和方法。比如,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它是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进行比较,有分享到进行阅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探究,寻找出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及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于作品的新的认识。比较阅读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可以是同一时代的同类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可以是题材类似表现形式不同的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题材不同表现形式类似的作品的比较;可以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的比较。
总之,只要是具有可比性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探究比较对象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各种联系的同时,更加深刻、透彻的认识作品的本质特征,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整理材料的能力,为以后探究性学习积累经验、打好基础。

四、评估学生的探究成果,反思探究活动过程

语文探究性学习评价的依据不是探究成果的多寡、学术水平的高低。语文探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实践过程,因此,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诸如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的整理与综合,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另外,语文探究性学习源于:论文www.808so.com
非常关注学生在掌握语文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诸如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毅力、气质等精神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发展。作为教师,对探究活动的反思,是教师角色观念的问题。教师提供的知道和帮助应使学生成功地进行探究活动,以免他们遭受太大的挫折或失败。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应尽量采取提问的方式,要有利于学生思考可能的活动程序,也就是以教师的提问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寻求问题情境的意义过程,这种过程朝向一定的目的即问题解决,而不是一种散漫的、徒耗精力的活动。恰当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探究活动,反之,告诉学生怎么做,则剥夺了学生动脑思考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语文探究性学习,可以说打开了语文教学的门窗,在内容、形式、空间、时间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应该说是一种革命。它不仅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深造以及进入社会后从事各项工作也有重要的意义。

点赞:20854 浏览:86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