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朗读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朗读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技能,而且能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然而,我通过调查却发现,目前小学生的朗读存在着一些弊病,如朗读时“多字、漏字摘自:论文查重站www.808so.com
”,朗读时“唱读”或“一字一顿”,朗读速度过慢或者速度过快,无法品味文本的内涵等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积极采用各种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师应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呢?

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出无穷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朗读兴趣。比如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朗读时语气生硬、缺少活力的特点,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善于聆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读好一个词语都应该给予学生表扬。这样,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会不断增强自信心,使得学生的朗读兴趣越来越浓。
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如教学《北京亮起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一边展示北京的美丽夜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屏幕中的风景。等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北京的美景中时,教师再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伟大的首都北京,欣赏着夜色中的故宫。如果能有位朗诵家来读这一段就更好了。”这一招果然有效,课堂上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怀着愉悦的心情展开朗读,一开始就读得有声有色。

二、注重朗读技能的指导

1.要正确朗读。教师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要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要求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稍慢一些,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并在朗读时做到眼到、心到、口到,然后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读,最终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要富有情感,需要正确运用语调、速度、重音、停顿等技巧。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技巧(如重音、速度等)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教师可以范读或者让学生听录音。
此外,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还要重点指导学生以下几方面。
(1)读好语气,突出重音。在低年级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对话以及人物的心理描写,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对话和心理描写对学生进行语气方面的朗读指导。例如,教学二年级课文《纸船和风筝》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关于松鼠和小熊的心理描写的语句,通过朗读时语气的变化,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教师还应告诉学生朗读时重音的用法。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要读得重一些,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的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等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例如,二年级下册《笋芽儿》一文中“笋芽儿脱下一件件的衣服,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一句的“健壮”就应该读重音,读出笋芽儿从土中顽强地钻出来的那种自豪感。再如,在五年级课文《丰碑》中,朗读“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这几句话时,抓住“久久地”“深深”“缓缓地”来加强声音的强度,同时又轻拖些,这样的朗读效果极佳。
(2)把握语速与语调。语速的快慢,语调的抑扬顿挫直接影响着朗读时感情的表达。如果学生能用合适的语速语调朗读课文,则意味着他们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一般来说,高兴时用高昂的语调,悲伤难过时用低沉的语调;激烈的场面描述语速快一些,自然的叙述语速平缓一些。在教学中,对古诗的朗读指导,教师可以让小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古诗的抑扬顿挫、节奏感和音律美,从而更好体会古诗的意境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古诗《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行诗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学生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三、朗读形式要多样化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形式的多样化不仅有助于学生读好文章,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具体来说,朗读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范读,可以是教师范读或录音读。由于小学生阅历浅,感悟能力较差,他们不可能准确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很难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这就要求教师要练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每一篇课文,在课堂上做好朗读的示范。范读的方法可以多样,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课文来范读,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一句。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时,教师可示范朗读出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傲慢,并请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相关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感受到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语气和态度,那么他们再朗读时也就津津有味了。②学生自由读,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③个人读,即由教师指一名学生朗读。④开火车读。教师可以让学生开火车读同一篇课文,也可以将课文一段一段地开火车读。⑤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先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和语气,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⑥比赛读,可以是男生女生比赛读,也可以是小组比赛读。⑦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读,读出感情,品出韵味,同时要在读后及时评价,让学生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四、朗读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中理解文意,就能达到这一目的。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的重点句段里往往渗透着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在品读文本时,教师要抓住重点句段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揣摩句段的意思,进而领略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教学《九寨沟》这一课,“九寨沟究竟有多美”并不需要教师过多地讲解,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朗读描写九寨沟的自然景观和异兽珍禽的重点段落或句子,去感受九寨沟的美,去领悟九寨沟的确是一个人间仙境,进而领悟作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在阅读教学中,有许多文章,教师多讲不如学生多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
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还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朗读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责编 张翼翔)

点赞:5794 浏览:19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