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务院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既为银行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对提高金融配套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提供了广阔空间。
下面,我就“一个基础、两个提高”谈点看法。筑牢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
实体经济是金融发展的根基,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微观基础。要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首先要把握“三个导向”,筑牢企业这个微观基础:
一是全要素生产率导向。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本质上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金融更好配套支持实体经济,就要将宝贵的金融资源投入到那些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更大的企业,投入到那些创新能力更强、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能更充分吸纳就业的企业中去。
二是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无论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还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无论是“走出去”,还是扩内需,政策导向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势”。金融与之相配合、相适应,才能保证微观市场效率与宏观集成效果相统

一、在宏观层面保证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的有效性。

三是良好财务基础导向。“张而不弛,难以长久”,如果实体企业信用化程度过高,财务杠杆过大,资金链绷得过紧,将很难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持续经营,为之提供支持的金融机构也将面对风险。因此,银行业选择支持对象时,往往将企业财务基础作为重要考虑因素。提高三类金融业态协调性
要提高金融配套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性,关键要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新金融的“三项功能”,同时增进互补与协同,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渠道资金来源、多元化金融服务、多层次金融市场支撑。
一是发挥好政策性金融的弥补市场失灵功能。政策性金融能有效弥补市场机制不足,支持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发挥政策性金融的逆经济周期调控功能至关重要。
二是发挥好商业性金融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当前,商业银行总资产在金融机构140万亿元总资产中占比超过80%,信贷在社会融资中占半壁江山。需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信贷主渠道作用,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细分目标客户和市场,创新机制、流程和产品,积极满足化解过剩产能、消费升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以及“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合理信贷需求。积极稳妥发展非信贷业务,帮助实体经济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强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还要发挥好商业银行的渠道优势、信息优势、专业优势,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三是发挥好新金融的引导创新功能。随着金融市场改革发展,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信托计划等在内的新金融业态展现出极强的发展活力。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
金融越发展,监管越重要。在提升金融配套支持实体经济有效性的同时,必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重点要抓好“两个统筹”。
一是统筹好风险监管的敏感性、简单性和可比性。为坚决守住风险底线,需要切实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这就要求增强风险监管的敏感性,提高对风险的识别、预警能力,增强资本对风险的吸收能力,同时及早制定好恢复与处置计划、订立好生前遗嘱。还必须保持监管的简单性,提高监管政策要金融如何支持实体经济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求的可操作性,确保监管“简单管用”,降低监管要求的执行成本。此外,还需要提高监管的可比性,实现监管标准国际国内可比、大中小银行可比,提高监管的公平性,防止监管套利。
二是统筹好监管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性。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明,金融监管也具有宏观调控效果,应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一道纳入宏观调控政策“工具栏”,提高政策的协同性,防止政策叠加和冲突。要进一步挖掘逆周期资本、动态拨备、杠杆率、流动性要求等监管工具的宏观政策效应,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释放统一信号,形成政策合力。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170 浏览:1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