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我国环境会计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会计界也越来越对环境会计的探索和研究。本文目前我国环境会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由,提出一系列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环境会计;会计准则;可持续发展
:A
原标题:关于我国环境会计理由的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7月8日

一、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理由

(一)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缺乏。环境会计由环境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策略和手段,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环境学、生物学等,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将出现理由。而传统会计和信息披露工作对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会计和财务技能,并精通生产经营知识。如果面对环境会计理由,无论是处理环境理由的财务影响还是处理环境绩效理由,会计人员都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学习并掌握环境科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知识,了解企业生产业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没有这样的一个知识结构,会计人员将无法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这影响到环境会计的推广和执行。我国培养会计人员还是以传统会计为标准,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比较好,相关专业即使有所了解也只是在审计、税务、财政方面等,很少有在环境、生物方面有所研究的。
(二)未形成专门的环境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以《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国家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条例、环境标准在内的环境法律体系,这足以显现出我国对防止环境污染这一理由上的,但法规制度毕竟只是条文,实际实施过程中有完善的部门进行执法与监督。我国相关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使原本有效的法律变得苍白无力,环保体制带有浓烈的行政色彩。虽然环境会计的性越来越多人的认可,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日渐完善,然而由于环境会计核算对象的复杂化、具体核算内容界定明确、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环境资产及负债计量等理由,环境会计发展进程相当缓慢。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了环境会计的性,也有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但遗憾的是,环境会计研究还停留在学者们的书斋里,还未形成具备可操作性的会计准则,还不能满足实务工作的要求。标准方面,我国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全国范围内只有废水、废弃排放物等几项国家标准。虽然有关部委已下达通知要求尽快制定规章制度,推进“三绿工程”,但与环境会计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三)环境会计缺乏整体意识。环境理由在我国受关注的时间不长,所以没有受到足够的。,人民群众事不关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多年来,我国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环保宣传,但环境污染事件却接连发生,在人的意识里,仍然认为环境理由离很遥远,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这也会阻碍环境会计在我国的实施;其次,企业经营者利润最大化的绩效观。企业不仅仅是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体,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体,还是社会整体财富积累、社会文明进步、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简单说,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表现为关心员工成长、对消费者权益负责、关注环境保护、救助社会中关心的群体等。然而,我国企业环境责任意识较弱,重经济轻环境思想和先污染后治理等行为较为普遍,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环境保护观念淡薄,对环境会计建设不够;再次,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政绩是评价执政领导能力的主要指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官员仅以GDP的大小来衡量政绩,并将此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忽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认为只要本人在任时经济发展上去就行,而将环境污染抛于脑后,普遍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

二、加快环境会计发展的策略

(一)加快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环境会计涉及环境保护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会计学等学科,是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但缺乏环境经济、发展经济等学科的理论支持。目前,从国内外研究的理论文献中就可以发现,对环境会计核算、制约与环境经济核算与管理的界定区分基本没有研究和讨论,把凡是涉及对环境经济影响的一切确认与计量的事项,统统纳入环境会计的研究与讨论范畴,让人感觉到了环境会计无比宏大,无所不包;而在环境会计实务上,又让人感觉到无从下手。这是导致我国目前环境会计落后、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环境会计的相关理论,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适应环境会计的要求,使其能够胜任环境会计工作。同时,也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强化对环境会计的程度,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环保和环境会计的性。此外,高校也应增设环境会计方向的专业,增开环境会计课程,培养具有环境会计胜任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使其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胜任环境会计这份工作,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环境会计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环境法规保障体系和绿色技术支持系统。国外成功经验表明,政府在环境会计的发展中起着的推动作用。我国在这方面有些滞后,应尽快加强环境法规保障体系与绿色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其主要措施有:加强环境资源的立法与执法,明晰环境资源产权。长期以来,忽视环境资源的价值和环境资源产权模糊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制度根源。推行污染许可证制度与收取排污费制度等是其有效措施;建立全国财政补偿体系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作为环境会计运转的资金支持系统。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对生态资源的直接耗费者征收的生态资源耗用税和对生态资源受益者收取的生态资源维护费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为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奠定了基础。虽然我国先后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但也应看到的是,协商和制造舆论是中国环境政策执行的特征,环保部门依赖于协商以及培养与企业之间和谐的关系来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常常将自己陷于尴尬境地而使环保法规遵守。因此,在已经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的同时,我国还应加强法律规章的执行力度,政府应采取坚决态度对违法企业与部门严惩不贷,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已自愿开展环境会计工作,但其操作不规范、指标不统一,并且一些环保法规在环境会计实务中不具有可操作性,这就要求大力开展环境会计规范化的试点工作,逐步积累成功经验,制定高质量的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加强环境资源的保护、监测和计量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对环境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可靠计量是环境会计面对的难题,尤其是有相当的生态环境因子为非市场物品,不能以市场测算其价值,计量难度大。因此,由生态环境资源评估单位牵头,积极开展环境资源的监测、评价与计量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是解决环境会计计量难题的关键。
(三)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绿色教育。环境会计理由不仅是一个会计理由,更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理由。要实施环境会计,仅依靠机制、产权制度、环保法规等经济与法律措施是不够的,还以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与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机制的自律与推动。这就以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参与能力,倡导公众树立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和“天人合一”的观。具体而言,加大绿色教育投资力度、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绿色创新、革新绿色教育结构、开展绿色项目的“产学研”结合等是我国成功实施环境会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措施。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保护自然与环境,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赔偿责任越来越大。作为对社会经济活动具有计量、反映和制约职能的会计理应对环境方面的支出、收益进行反映和制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福恒.创新环境会计体制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J].中国会计报,2011.12.
[2]汪能勇.发挥环境会计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审计报,2011.11.
[3]陈珺.会计绿色化建设的深思[J].中国建材报,2012.4.

点赞:4775 浏览: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