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终端新闻移动化、多终端化时代全媒体应对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的时代正在到来。对于传统媒体,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如何化“危”为“机”、趁势而上,是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不能不深入思考、尽早谋划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全媒体移动化多终端
2012年9月16日,在日本悍然实施钓鱼岛“国有化”激起国人强烈义愤之时,新华社历史上第一次以“钓鱼岛”为电头播发报道《“请你船立即停止侵权行为!”——中国海监船编队钓鱼岛巡航亲历记》。这是新华社女记者张建松克服重重困难,作为唯一的新闻记者在中国海监50船上发出的大量现场报道之一。其间,张建松以微博、音视频、手机报等全媒体形式播发亲历式报道,进行“一个人的直播”,发出多媒体稿40多条,视频被央视、东方卫视等广泛采用,文字稿、图片稿也被媒体大量采用、微博广为转发。这些独家报道见证了历史,向海内外宣示了我主权,有力扩大了中国主流媒体的报道影响力。
这组报道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新华社近年来转型现代全媒体机构、培养全媒体记者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不仅仅是新华社,向全媒体方向发展、转型,已成为我国媒体、特别是传统纸媒重要发展趋势与普遍战略选择。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的时代正在到来。对于传统媒体,这既是重大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如何化“危”为“机”、趁势而上,是传统媒体及其从业人员不能不深入思考、尽早谋划的重要课题,因为,这也许决定着在不久的将来,谁会成为传媒业的“弄潮儿”,谁会沦为时代的“落伍者”。
全媒体机构:成功转型方可决战未来新闻竞争主战场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美国新闻业2012 年度报告》,对受到新媒体冲击的美国新闻业现状与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的时代正在到来。报告认为,传统新闻业前景将持续黯淡。2011年美国网络用户规模增长了17.2%,而报纸的用户规模下降了 4%。与此相应,2011年美国网络广告收入比上年增长了23%,而报纸收入却下跌了7.3%,地方电视下跌了6.7%,杂志下跌了5.6%。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有44%的美国成年人拥有智能手机,18%的人拥有平板电脑(2011 年1 月这个数字是7%)。与传统电脑相比,读者在移动终端(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上阅读新闻的时间更长,访问更加频繁。
中国的发展情况也是如此。2012 年1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发布《第2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截至2011 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5.13 亿,较2010 底增加5580万,手机网民3.55 亿,较2010 年底增加5285万。与整体网民相比,手机网民用户更加集中在年轻群体,20-29岁人群占比达到36.0%,比整体网民中这一年龄段占比高出超过 6 个百分点。同时,30-39 岁人群比例在 2011 年有明显上升,显示出手机网民年龄的成熟化趋势。新兴应用扩散迅速,微博覆盖半数网民。2011 年,我国网民的互联网应用习惯出现显著变化,包括新型即时通信、微博等在内的新兴互联网应用迅速扩散,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网络应用使用率明显下滑。其中,微博用户数达到2.5 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仅仅一年时间,微博就发展成为近半数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时代的到来,意味着媒体市场竞争的主战场也将随之转换,先人一步也许会步步领先,后知后觉则只能被动挨打甚至淘汰出局。从2001年《沈阳日报》开始转型为我国第一家全媒体报业,到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式上线国内首家全媒体采编系统,再到2009年1月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全媒体新闻部,打造全国首支以全媒体数字平台为依托、以视频多媒体为主要报道方式的全媒体记者队伍,我国传统媒体向全媒体转型已走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808so.com
过十余年摸索历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传媒发展新趋势与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正让更多媒体以更自觉的意识、更大的动作进一步加速、深化全媒体转型进程。2012年4月27日,扬子晚报首批66名全媒体记者上岗,5月21日,江苏广电总台第一批120名全媒体记者正式上岗并全部配备iphone4S智能手机,标志着江苏广电全媒体新闻联动平台搭建完成并正式运行,进行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新旧媒体资源的全方位整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无缝衔接。2011年底,解放军报社宣布,经军委领导和总政治部批准,自2012年1月1日起,解放军报社驻各大单位记者站将正式更名为分社,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对军事新闻传播提出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报网融合,促进记者由传统纸媒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变,进一步扩大军事新闻宣传影响力,分社不仅要为解放军报及子报子刊提供文字新闻,还要为国防部网、中国军网提供文字快讯、图片写真、视频新闻等多种资讯。人民日报微博、新华社“中国网事”微博在短时间内粉丝猛增数百万,网上舆论引导能力迅速增强,显示了传统媒体在新闻移动化、终端化时代的巨大优势与潜力空间。
全媒体采编团队:有序分工、协同作战才能实现新闻竞争力最大化
全媒体包含着三层涵义:齐全的信息传播符号形态、齐全的信息传播媒介形态以及齐全的信息传播经营形态。业内专家、新华社新闻研究所万小广认为,全媒体机构更应当打造涵盖全媒体生产流程采编团队,常规状态下,全媒体采编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团队而非个人,让每个编辑记者都成为全能型记者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全媒体采编一方面包括非线性的多媒体内容生产流程,记者编辑实时共享各种新闻信息资源,编辑同时完成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加工;另一方面也包括按不同时效要求向网站、手机报、客户端、纸媒等不同终端发布差异化内容的信息发布体系;同时还要求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媒介融合后产生了“融合新闻”,要求无论是管理抑或采编都需适应跨媒介团队合作,建立新的流程,打破报、台、站各行其是的局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新闻中心在业务分工上,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负责提供“初级新闻产品”,向集团下所有的媒体供稿,一般一个新闻事件二到三名记者出去,既摄像,又拍照,还录音,还要用笔记录。各媒体编辑负责各取所需进行“深加工”,然后重新“排列组合”,生产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在业务职责上,全媒体记者对内容产品的生产质量和数量负责,媒体编辑要对媒体及版面的定位和风格负责。由于分工明确,加上灵活的有效沟通机制,确保了编采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为了更好地实现跨界合作,集团还组建了YMG特别工场。这是一个虚拟组织,遇到重大选题或重大新闻事件,集团临时抽调骨干人员,团队作战,事毕人散。全媒体采编团队不仅仅包括能够使用多种介质的记者、编辑,还包括营销、技术等人员,以同时具备全媒体内容生产、终端运营与营销能力。传统媒体在向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不仅是传统采编流程和信息发布流程发生变化,记者编辑的角色还会不断细化、分化出新的从业成员,例如微博运营专员、信息集成官、用户数据分析师、数字广告营销员等等。这不仅仅意味着个体职业素养的“全”,而且意味着传统采编人员的细化和分化,各个成员发挥其专业特长,在全新生产流程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协同作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生态环境。“中国网事”是新华社探索融媒介发展、转型全媒体机构的重要举措。这个以项目组形式组建的运营团队,在内容建设方面,下设舆情搜集组、文字编辑组、图片编辑组、视频编辑组、微博报道组、动漫脚本与视频的制作团队。除采编平台外,中国网事客户端工作人员还来自技术室、营销平台和新华网浙江频道等多个部门。在2012年2月南方都市报成立的“全媒体经营管理委员会”中,不仅建立了跨媒体编辑部,还出现了首源于:如何写论文www.808so.com
席信息集成官、首席投资官等新岗位。
全媒体记者:充足技能、革新思维就能在竞争中具备独特优势
全媒体记者是全媒体战略的必然产物。除各种深层次原因外,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成本问题。美国学者布雷德利从经济角度进行测算发现:同一个新闻选题,报纸、广播、电视记者的前期采访成本比例大约是1:1.8:3.5,如果同一个集团不同媒体实现互动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把同样的信息包装成适合不同媒体的产品,一物多用,就可以相对节省成本,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
全媒体记者主要指两类: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密苏里新闻学院是世界上最早设立媒介融合课程的院校之一,学院的迈克·麦金教授认为,没有任何人能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得很好,同样,没有任何一个记者能够成为熟练掌握所有媒介技术的能手。但在特定条件、特定环境下,与单一技能记者相比,全媒体记者就会显现出巨大竞争优势和独特价值,如突发新闻事件没有摄影记者或者视频记者到场、重大新闻事件需要整合采访力量或采访名额有限时。《杭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蔚蔚在实践中感受到,全媒体记者至少有着三大优势:一,便于突发新闻的实时同步报道,尤其是网络的实时滚动报道,突破了报纸次日才能发布消息的瓶颈;二,使日常报道现场感十足,视频现场和文字报道互为补充,使报道更立体生动,更有说服力;三,可以进行Flash动画演示和三维动画演示,表现出其优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的地方。
全媒体记者无需“全才全能”,但需要具备全媒体视野。他不需样样精通,但需要具备专长,并知晓自身之外各种媒介的运作流程和规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陈一新认为,学习了解各媒体相关知识是成为全媒体记者的基础一环,要在媒体在融合中成为全媒体记者,必须要了解沟通配合以及融合的相关知识。烟台日报报业集团在培养全媒体记者时始终强化两点:一是要时刻牢记“全媒体表现”,在采访手段上除会使用常规采访设备外还得会使用海事卫星电话和网络技术,在报道方式上全力灌输全媒体理念,各种新闻表现形式都要有效规划和实施。二是要深刻洞悉“层级开发”,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与整合,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从而产生多种效益的叠加。全媒体时代对记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从“单一”到“复合”,从媒体微博运营维护到移动客户端发稿、从网言网语到信息制图等等,传统媒体采编人员如主动顺应全媒体转型,充足技能、革新思维,就会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作者: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
责编:姚少宝

点赞:9848 浏览:3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