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美育 美育与心育相辅相成作用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美育与心育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育人途径,它们相辅相成,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它们都是对人综合素质培养提升的手段,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新世纪开拓性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失时机地渗透心育与美育,让每一个学生在正确地引导下茁壮成长,让他们以健康的心理、感知美的心灵去迎接新世纪!
关键词 美育心育情感功效
近年来,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美育和心育不断受到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美育与心育是培养未成年人基本素质的两条重要教育途径,这已受到人们的广泛肯定。美育与心育同时又是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手段。目前在校大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如:焦虑、固执、孤独等。以石家庄为例,市区大部分学校已专门成立了心灵驿站、心灵家园等处室机构。这是对师生非常有效的心理维护与疏导的有益措施。前者是“点”,而将美育与心育贯串于各学科教育中去,甚至贯穿于学校的点滴教育途径中去是“面”。在学校多层次、多梯度地形成健康教育网络,以此来塑造学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积极健康人格,两个层面缺一不可。这就对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课题,美育与心育有其独立性,但又是相辅相成的。
鲁迅先生曾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物质文明,日益蔓衍,人情因亦日趋于肤浅;今日之优美而崇之大,则高洁之情独存,邪祟之念不作,不待惩劝,而国人安。”清代画家、名士方薰也曾说:“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可见美育与心境、道德观都是有密切联系的。美术不仅能作用于人的道德,提高人们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识能力;同时还能作用于人的情感、情绪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美术是公认的美育主要实施途径,它不仅仅是传授那些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内心对美的感受,使健康积极的心理得到培养维护和发展,不良心理可以受到治疗和矫正,使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达到提高人生价值和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因此,本文从三个大的方面浅析笔者的观点。

一、美术欣赏既是美育途径又是心育措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重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美术教育由于自身具有娱悦性、趣味性,它可以把很深刻的思想内容甚至抽象内容以一种画面语
言、潜移默化的形式来呈现,学生在欣赏这些作品时,通过知识的积累、心理的体验逐步受到陶冶,心灵得到熏陶与愉悦。美术欣赏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即心理反应。要通过美术欣赏有效缓解学生精神压力,使他们正确审视自我,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美术欣赏就其本质而言,是从眼睛到内心通过感知、想象、情感体验、理解一连串感性的过程。它能激发人们的回忆、想象,最终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与抚慰。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美术教师要精心筛选欣赏名作,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让学生欣赏艺术价值高、和缓柔美或积极进取的名作,通过作品的构图、色彩、形式、表现内容等来打动人,教师指导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进一步体验内在情感,逐步达到共情审美境界,使学生心态和谐愉悦。
例如,在一个班级欣赏世界名画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的代表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教师可不断启发学生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的意志坚强和坚韧不屈的人与事,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心理,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欣赏凡高名作《向日葵》能够使人精神振奋,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名作能引领人们从抑郁、消极的心灵空间走出来,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积极地斗志。

二、美术构成既是美育手段又是心育方法

很久以来,美术及其活动就是人类医治心理疾病、维护心理健康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作用于未成年人更是事半功倍。绘画同时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活动。应用绘画分析来进行心理治疗的原理,是基于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他认为人的精神生活分为三个方面:意识、下意识、潜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人们无法察觉,有时它通过意识折射出来,有时也可以从梦中显露,只不过反映出来的并不是潜意识的本来面目,而是已被变形、化妆或象征化了的形象。而绘画分析可以帮助探究潜意识的秘密。通过绘画可以交流感情,交流思想。它可以呈现爱,也可以发泄恨与不满。作品无论水平高下都发自作者的内心世界,哪怕是表达能力不完善的幼小孩童,也充满着奇思妙想。绘画比文字产生得早,是最直观的心灵再现,因此,它的心育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有心理专家表示,绘画与心理治疗的其他方法不太一样,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更注重于病人的表面症状,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去深入挖掘症状后面的背景和原因。而绘画分析会倾向于透过外层表象,寻思想、感觉、行动的源头——潜意识,从而找到心理的根结——真正原因。
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各种美术造型的因素能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影响,比如从画面大小、笔画力度、画面颜色等进行分析可以感知作者对自我的评价,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性格特征等。颜色是人情绪生活的核心。如红色能引起热情、热烈、恐怖、绝望的心理感受;绿色能引起健康、希望的心理感受;紫色能引起浪漫、神秘的心理感受。不论是心理老师掌握一些美术知识还是美术老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都能开展一些简单绘画分析,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状况,达到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有的放矢。绘画疗法为美育服务更为心育服务,最终目的还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三、美术展评既是美育方法又是心育契机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孩子任性、散漫、自负,唯我独尊,不合群,他们普遍呈现情绪化和情感不稳定现象,其中表现突出的是遇到挫折或不能满足需要时,他们便会产生一些异常情绪。比如,因一次小测验不理想就被悲观、忧郁、紧张等不良情绪所包围,导致厌学,学习效率极低;为朋友之间一点矛盾就被沮丧、孤独所打败等。看到这些,我们有责任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维护,提高其自身心理素质,而美术展评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心态的一种极佳途径。
在美术作业展评时,有的同学绘画技巧出色,有的同学色彩感受力强,有的同学立体构成能力强,面对差异,教师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与愉悦的心态来正确欣赏和看待自己的作品,使每个人在绘画作品和展评活动中强化上进心和自信心,不嫉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808so.com
妒别人,悦纳自我。多举办绘画、纸塑、书法展评等活动,不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适应能力。这种团体活动与交流,本人建议不评奖,不要分出伯仲,旨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性格,消除自卑、孤僻、羞愧等不健康心理。
色彩心理学通过研究证实,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引导学生从着手练习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选择美好、愉悦等有积极象征意味的题材开展活动。这些极富幻想的选题可以使学生自我抒发,在过程中恢复自身的心理平衡。我们的美育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要帮助学生平复心绪、缓解压力,精神萎靡等心理障碍,充分发挥美育的情感功效。

点赞:6488 浏览: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