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积极心理学视阙下创业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面对的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谋生与发展的有效渠道之一,这对高校创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理由提出一些策略与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有着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里格曼首先提出,2年后,他和西卡森特米哈伊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发表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指出:“积极心理学提倡心理学的积极取向,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 人类的优点、卓越之处和缺点、无能为力之处是共存的,积极心理学并非无视心理学以及人的心理理由与疾病,但它更侧重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调节人的不良情绪,挖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推动人的创造力,注重让人生活更加幸福快乐。
在积极心理学领域里,通常分为三个层面的单元:1、积极的主观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和成就、愉悦和成就、希望和乐观主义等;2、积极的个人特质,包括个性力量、天分、兴趣和价值等;3、积极的机构,包括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积极机构可以推动积极特质的体现和发展,进而推动积极主观体验的产生。当机构、个人特质和经验变得和谐一致的时候,事情就变得简单多了。

一、积极心理学视阙下的创业教育理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创业成为高校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切实加强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成为一种需要、也是一种必定。教育部在2012年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高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策略,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推动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1]。《要求》的实施对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目标,真正参与到创业中的学生数量很少,成功范例更少。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上,主要理由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开设时间晚

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自助创业指导对象是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不少高校认为此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是一种信息政策的传达和就业技巧的养成,是一种即时性的教育。缺少从积极心理学提倡的关注个人特质的角度对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教育指导,在这种目标指导下很难长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理由。

(二)重理论轻实践

当下更多的高校把创业教育放在课堂中,侧重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当然,讲座、模拟沙盘等途径也已经较为普遍的出现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但因种种理由在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比例相对较少。不能紧密结合创业实践来进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引领学生的积极体验。

(三)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校外层面,大学生创业指导的外聘教师人员较少,师资队伍结构单一; 校内层面,创业指导教师主要是学生工作干部、行政人员等。导致积极的机构这块缺乏专业的实施者。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主题领域,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本。机遇和风险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面对的,大学生创业者更不例外。因此,在创业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创业者的精神支撑。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积极的主观体验,可以极大地推进对学生愉悦、乐观的积极情绪和情感的培养。学校作为一个辅助机构,可以创造虚拟创业环境,为学生提供模拟创业机会,学生在失败中寻找到信心和希望的经历,以及从成功中体验到的幸福和满足,对他们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组织环境是培养个体具有高尚情操和坚强美德的条件之一, 积极心理学家指出,提升积极情绪的两种最有力的活动形式是社会实践活动和体育活动, 通过此类活动,对于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 提高学生的认知灵活性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任何教育都要遵循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学生的积极人格与优秀品德能否使他们成功地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为关键。围绕社会和学校这两大环境中开展自我教育进行积极体验,方式多样化,情境多元化,通过创造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 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勇于尝试,积极参与,组织与引导他们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校内外实践进行就业探索和适应训练, 使他们通过积极的自我体验, 增强积极情感, 培养自信心和意志力。
(二)重视学生的个性力量,因材施教。好奇心、洞察力、创造性、自信心,以及勇敢、坚韧的人格特征是创业成功者具备的一些基本素质。同时,积极心理学领域里认为创造力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因为好奇心、创造性等这些素质有其特定的生理激活特点。因此,大学生创造力、好奇心等此类素质的激发与培养,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放在第一位的。教育者要坚信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有他们自己的属性,并自觉地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意识纳入到自己的教育计划中。其次,要求同存异,关注个性差异,应根据个体个性特征的不同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具体包括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创业、创业心理知识普及教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培养创业人格特征;对已具备创业人格特征的学生要加强创业技能和创业行为过程的培训等。第三,加强创业心理抗压、调节能力培养。乐观的态度、敏捷的思维、多元化的能力是培养的主要方向,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强烈的成就动机及职业兴趣也相应地纳入到培养内容当中。
(三)利用心理暗示力量,积极营造创业氛围。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机构对人的影响非常之大,人及其经验是在机构中得到发展和体现的。因此,作为一种机构,学校有其独特之处。学生是学校最关键的成员,就想是顾客或者雇员一样的角色,同时他们也是最终目标或产品。所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首先要重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通过创业成功典型宣传、创业知识讲座和技能培训等形式,将创业教育和创业心理素质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次,积极开展丰富的创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投身其中,比如创业计划大赛、企业沙盘模拟比赛和跳蚤市场等,努力使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感受创业成功的喜悦和幸福。第三,加强校园创业环境软硬件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一是吸纳来自高校、政府、企业等各个领域的成员,努力建设一流的、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建立一套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课程体系;三是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孵化器功能的创业实践场所,比如创业公寓、创业街和创业园等。
注释:
[1]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2-8-1
参考文献:
[1] [英]彼得森著. 积极心理学[M].徐红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 刘翔平. 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3] 汪胜亮,张婉春.积极心理学取向: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思[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4] 吴建强.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5] 车丽萍,李守成.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路径探索.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6] 苗元江,赵姗. 从社会幸福感到积极心理健康模型—Keyes介评[J].心理研究,2009,(5).
[7] 刘翠兰.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J].科技信息,2011(33).
作者简介:甄勇(1984-),硕士,助教,现就职于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生涯发展研究所。

点赞:21038 浏览:9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