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运用科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实验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很多能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实验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好功课和今后工作有重要作用。如果能好好利用好实验,一定会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收到不错的效果。本文就如何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科学实验;观察能力;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策略
在科学这门功课中,实验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手段。通过科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观察能力、科学猜想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等。本文就如何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自然现象,其中包含了许多科学的规律。各种各样的现象往往会形成对某一现象的干扰;加上有些现象不太明显或习以为常了,没有吸引力;更主要的是因为学生没有专注的能力确定目标,也没有良好的观察习惯。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实验,把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视而不见的现象搬上讲台,使其成为学生注视的焦点,使学生自觉产生观察要求,变“要我观察”为“我要观察”。

一、运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1.要培养学生——在观察前要明确观察目的的习惯
观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生动的感性认识形式,它往往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并在思维的参与下进行的。在观察时,必须对观察者预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务,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理由,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
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制约适当。使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观察。观察的结果好坏,可由教师检查,检查策略可采取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也可让学生绘制观察的标本图示,这样一定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2.要培养学生——在观察前要制定观察计划的习惯
观察本身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的行为。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先制定好周密的观察计划。在制定观察计划时,首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然后制定观察步骤。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然后作出观察行为,产生知觉。若要求学生对观察对象作出正确观察,则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然后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按照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重点进行实验观察,培养学生全面、细致、持久、敏锐的观察能力。
比如,观察蚯蚓这一实验,目的是学会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学会观察蚯蚓的运动,学会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观察步骤:①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怎样区别蚯蚓的前后端和背腹面,用手指在蚯蚓身体腹面抚摸,有什么感觉等 ②观察蚯蚓的运动。蚯蚓运动时哪一端最先移动;移动时有没有声音;把蚯蚓放在玻璃板上看它移动的快慢等。③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用手指轻轻地触动蚯蚓身体的各部分,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把浸过醋的棉球放在蚯蚓身体的前端、后端附近看它分别有什么反应等。
另外,应多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多引导和强调,逐渐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运用科学实验教学,教给学生观察策略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而要达到观察的目的,必需掌握一定的观察策略。初中的科学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两大类,验证性的实验是对科学家科学成果发展的一种再现,而探究性实验则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答案。但无论是验证性的实验还是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培养学生观察策略的很好手段。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1.全面观察
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实验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地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观察这些部分由什么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便他们能较全面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若教师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的指导,列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开观察的片面性,如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嗅气味;石蜡是否溶于水,石蜡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点燃蜡烛时,火焰分几层?各层颜色或明暗程度有什么不同?哪层温度最高?燃烧时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检验的?③石蜡燃烧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熄灭时是否有白烟?白烟能否被点燃?
2.重点观察
要想通过科学实验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或揭示科学规律,在实验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关系,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对某些特定的实验现运用科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相关范文由写论文的好帮手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象进行重点观察。科学实验中可能能够观察到许多实验现象,这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现象是要重点观察的,什么现象是相对次要的,以提高学生观察的目的性和敏锐性,从而提高观察的效率。
例如在观察桃花的结构时,学生往往认为桃花的主要结构是花瓣(花冠),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抓住花是植物的这一重要事实,还停留在无意注意的层面上。
3.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是运用纵横比较进行观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比观察能使学生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异以及从差异中找出共同点或因果关系。
例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 这样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对各科、种的生物特征就易掌握。4.按一定程序进行实验观察
在有些科学实验中,使用到的仪器比较复杂或仪器较多,实验步骤也比较复杂,对于学生来说难免会手足无措或不着要领,这时,教师必须交代清楚实验的步骤和策略,引导学生有目的的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观察。
(1)先整体观察后局部观察。
比如,观察桃花的基本结构,可以指导学生用肉眼观察花的外形和基本组成部分。再进一步观察花萼的颜色,有几片;花冠的颜色,有几片,雄蕊几枚,由几个部分组成。用镊子夹开,用放大镜观察花药里面有什么?雌蕊几枚,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子房里有几个胚珠?子房的位置?
(2)从上到下进行观察。比如,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可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上表皮 → 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
(3)从外到内进行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可指导学生顺着其中一个细胞由外到内的顺序寻找细胞壁、细胞膜(在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质和细胞核。又如,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指导学生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树皮→ 木质部(导管、木纤维细胞)→ 髓和髓射线。按一定程序观察能对生物体整体或局部的形态结构全面观察,观察过程详尽而条理清晰,避开遗漏观察点的现象。
5.解剖观察
解剖观察常用于内部结构的观察策略。例如,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必须进行解剖观察。通过解剖观察,使学生认识鳃的结构和功能,鱼鳔的位置及作用,心脏的位置和结构。正确掌握解剖策略,明确认识观察目的,为达到生物实验解剖观察提供了保证。解剖观察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动态观察
此法常用于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理功能、生物现象变化等方面的观察。例如,在探索鱼鰭的功能时,在鱼缸里放三条活金鱼,将一条金鱼运用科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相关论文由{#GetFullDomain}收集的胸鰭和腹鰭剪掉,把另一条金鱼的尾鰭剪掉,一条做对比,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游泳姿势和速度。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并总结出各鰭的作用。
几年来,由于我们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推动了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理由的能力也就越强。
参考文献.
[1]赖志奎.《现代教学论》.杭州大学出版社
[2]周美珍、关鸿霖、张代芬.《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点赞:7052 浏览:23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