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永远传奇———47和卡拉什尼科夫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属于战士的好
-47的成功,源于它符合苏联军队的特点和需要,符合二十世纪70年代之前的战场特点,是一支真正为士兵苏联军队,为未来与战争打造的突击。二战之后的苏联红军已经和卫国战争前完全不同,它已经基本完成了基本机械化的机械化,整个苏联红军拥有66.5万辆汽车,在较为完备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的支撑下,苏联红军的供给能力已经超过了现有的发射能力。而且,苏联红军经过卫国战争,已经认识到单兵半自动和自动对对步兵部队的巨大作用。与美军和德军不同,苏军在战争末期并没有大量的装备半自动,因此在面对德军的StG-44和G-43组合时,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但凭借远超过德军的步兵武器数量,和强大的炮兵火力,苏联红军仍可以在进攻中发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卫国战争之后,苏联红军的假想敌变为广泛装备半自动的美军,为了不在未来的步兵武器交火中处于被压制的不利态势,苏联红军必须装备使用弹的自动。而且随着苏联平民军训和军队内部培训体系的恢复,苏联红军步兵的素质尤其是维护保养复杂技术兵器的能力,也将得到明显的提升。
武器的设计,必须考虑所装备部队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五十年可能面对的威胁,必须完成任务和所处的战场环境。苏联红军根据二战中的经验,和美苏等国炮兵、航空兵和装甲兵的发展,判断未来战争中的打击的目标是400米以内的敌方步兵。随着苏联红军实力的提升, 以及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未来苏联红军很可能要在更广阔的战场,更恶劣的环境中进行作战。而大纵深突破和机械化战争理论及相关装备的发展,也使得苏联红军判断,步兵将很快的踩上轮子、搭上飞机,成为真正的机械化步兵。这些对未来战争的判断,使得苏联红军对自动的要求逐渐细化:长度和尺寸不能太大,不能影响进出载具;使用只要保证400米内的杀伤即可;需要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极高的可靠性。
此外,随着和火箭武器的问世,苏联军队判断未来的战争的地面战场会充斥着战术和机械化大集群突击,步兵在一般战场环境下仅是在重武器火力夹缝中存活时间极低的“消耗品”,只有在一些特殊条件,例如敌后空降、山地丛林滩头等重武器不能迅速展开的环境下才能唱主角。这就更需要一支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打响,并在尽量短时间内倾斜足够多的自动。而且这一支的成本不能太高昂,不可以与坦克、航空兵和火箭军抢夺有限的预算。这种对未来战场的判断是符合阿富汗战争以前苏联军队可能面对的战场特点的,因此-47在阿富汗战争之前都能满足苏联红军的需要,也可以基本满足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军队的需要。但随着冷战的落幕、核战争和大规模机械化战争可能性不断降低,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普通步兵在城市战、治安战中开始唱绝对主角,也随之提升,由寿命有限的消耗品,变成了一种可以使用各种先进技术的重要装备,这种情况下,-47自然就不再能满足大国陆军的需要,必须要退位让贤。
当然,最终决定一支拥有怎样的灵魂的,不是军方提出的各种需求和对未来战场的判断,而是械设计师本人对战争的看法。卡拉什尼科夫是一位由苏联红军培养起来的“草根”设计师。他不是从书本和别人的描述中了解战争,而是自己总结在林弹雨中战斗和存活的经验。他清楚的知道,火力密度的作用,他清楚的知道,高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对普通一兵能否在战场上存活,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他清楚的知道,苏联士兵们需要什么样的。正是通过总结自己的战争经历和战场经验,卡拉什尼科夫将苏联红军提出的抽象需求具体化,使得-47身上融入了真正苏联战士的灵魂。
其实一支好并不在于某几个技术指标的突出,主要的是看她在满足一定精度、射程、火力强度的条件下,是否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很好的环境适应性,是不是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操作。这些看似普通的要求,没有多少械设计师能够做到。但老卡做到了,而且做得极好,所以堪称大师。这把历经60载而不衰,无论她的对手,她的朋友都称赞有加,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在越南战争中的美国士兵对其爱不释手,就连在阿富汗反抗过苏军侵略的拉登都将其视为最爱。
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良
-47的成功,也在于它符合战后苏联工业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军事工业的状态。它不是精雕细琢的工业品,它不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堆砌,它是一支在因陋就简条件下也能被大量生产出来的,真正的大规模生产性武器。整个苏联工业在卫国战争结束后,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抚平战争的伤痕。在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31850个工矿企业,损失了17.5万台车床、3.4万台锻锤和压力机、275座高炉和平炉以及装机容量5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因此卫国战争之后苏联工业的纸面产能虽然已经超过战前数据,但1926年到1936年积累起来的熟练工人却已经消耗殆尽,这导致苏联的铸造和金属加工技术水平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只能将主要的熟练工人集中到坦克和自行火炮的生产上,而轻武器生产则被放在火炮乃至生产之后考虑,只能继续卫国战争中那种制约成本、尽量不使用精密加工技术的较落后生产方式。
好在苏联的轻武器研发和验收体系有效的考虑了这些理由。各工厂在相关科研单位的支援下组成设计小组,完成样设计,并拿出试验,由苏联军方组织统一对比测试,在研发过程中,设计者、生产者和使用者的“三结合”做得比较好,尤其是设计团队在设计过程就会考
卡拉什尼科夫虑日后由本厂进行大规模生产的理由,一般不会拿出无视实际加工能力,过分追求性能指标的产品。苏联这种在武器在设计中强调生产性的特点,也使得大部分苏联武器在强调核战争、总体战和消耗战的时代,显得便于生产、价廉物美。而-47能够在全球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战后实现民族解放的第三世界国家,基本都只建立起相当简陋和原始的工业基础。这些国家中很多在苏联的帮助下,逐渐建立其自己的军火工业,例如中国、朝鲜和东欧国家,都依靠自身的军事工业制造出了本国的-47仿制型。其他一些更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也能通过对-47的反向测绘,依靠原始的加工工具制造出-47。虽然大部分-47的外国生产型的质量和性能都不如苏联原厂生产的版本,但由于在-47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过如果依靠较落后的制造加工水平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些型号也可以保证一定的可靠性和射击精度。本土生产能力的建立,也使-47的使用过有能力生产备件,这就更进一步的降低了苏联以外国家装备-47的使用成本。

点赞:14195 浏览:5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