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理由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并要求教师在行为上实行转变,由传统的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索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推动学生的发展,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在内容上的变化,更的是教学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概念、公式,注重算理和技能训练,表现在理由情、计算方式、估算等方面的。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顺应儿童的自然个性,让学生经历数学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策略

一、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数与计算

数学的表现形式具有抽象性,但数学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不只是让学生记住数学事实,还应当让学生形成数学意识,数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理由情境,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数字。
在运算“125—86”,可让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妈妈有二张五十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86元的衣服,妈妈如何付钱呢?那么营业员又怎样找钱?最后妈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妈妈拿出二张五十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妈妈14元,妈妈最后的钱是25+14=39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来理解131—104、269+97、289+105等习题。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随意翻开一本书,问这页有多少个字?学生们起先一愣,有的摇头,有的茫然,过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这本书有A页。”“有B页”“有X页。”的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二、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这是新课程提出的又一目标。数感可以理解为人们方动地、自学地或自动性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头脑中有了数感,才会运用数学,才会数学地深思理由,才会用数学的策略理解和解释现实理由。因此,建立数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前提。
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切萝卜的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长方体。第一步,我在一个萝卜上横切一刀,一个横截面,让学生观察并摸一摸,直观感知面,获得“面”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第二步,在切得的半块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纵切一刀,两个面,并指出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紧接着让学生摸一摸棱,获得“棱”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深思哪些棱的长度相等。第三步,在切得的萝卜上垂直于横截面和纵截面再切一刀,三个面、三条棱,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并让学生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最后系统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的认识,其教学过程与长方体的教学过程类似,但要注意加强与长方体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但遇到长方体、正方体面积相等时长方体长4厘米,宽9厘米,正方体的棱长多少厘米这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深思。这样的预习与实践,学生将课本上单调的知识丰富化,将之引出课堂,让学生既找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会这节课的内容。

三、推动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这也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数学课堂中就应体现这样的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向全体学生。
例如,在教学除法“平均分”时,为了激发学生对分东西的兴趣,同时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质疑。给学生讲述了“小白兔、小象、小蜜蜂三只小动物到老马家作客,老马给他们分桃子,要分得公平,想请班同学帮忙”的故事,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蜜蜂、小白兔、小象三只小动物和老马拿出的三个盘子、六个桃子,给学生直观地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并且明确做客地给出了任务是要求他们把六个桃子分成三份,每份要相等。学生兴趣盎然,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又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自己深思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

四、在教学中不断开展创新

(1)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苏霍姆斯基说:“如果孩子们没有学习的愿望,的想法。方案和设想将化为灰烬。”可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何等。教师要努力去创造轻松活泼的情感氛围,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能做到了如指掌。现在所使用的这套教材,它一改往日的死板,转变了以往老师费劲教,学生费劲学的局面,每一章的内容都与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同学们都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我在教学《东南西北》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室外,让他们亲身感受方向就在的周围,让他们自己指出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这样将现实和课本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孩子们学起来很开心,也很认真,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了锻炼,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思维迅速活跃起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体验,又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2)创设情境,指定深思策略,培养独立深思的能力与善于争论的能力。在学生学习研究数学理由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给自己的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的数学结果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深思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深思理由,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可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轻松的,而且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点赞:32663 浏览:15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