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电力与经济理由关系论述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电力与经济密不可分,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 经济建设的先行,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电力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对国民经济建设出了重大贡献, 但就目前的供需形势来看, 还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 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文章将重点介绍电力与经济理由的关系,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电力,经济理由,关系论述
: A
前言
电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标志, 是生产的基本投入品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发展, 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力与经济密不可分,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 是经济建设的先行, 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电力生产形势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又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 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能离开电力发展地进行, 必须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
1.我国电力目前状况及理由
1.1 人口基数大, 人均电量少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 我国电电力与经济理由的关系论述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力工业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 2012 年底, 我国装机容量突破 5 亿千瓦仅次于美国, 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国, 它标志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但我国人口基数大, 占世界人口的 20%以上, 而每年仍以1000 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所以人均用电量却处于较低水平,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潜在需求空间的增大, 对电能总量的需求更多, 满足不了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1.2 负荷增长快, 供需缺口大
“十一五”期间,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速, 随着大规模发电项目的投入, 有效缓解了长达三年的“电荒”局面。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全国用电量也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全社会用电量达到 24754 亿 kwh,同比增长 13.7%。虽然供需矛盾总体趋缓, 全国大面积缺电的局面将不会发生, 但区域性、阶段性和时段性的电力缺口仍未根本根除。
1.3 设备陈旧, 可靠性差
电力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投资比例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目前电力建设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状况仍然严峻: 一是投资不足, 比例失调。按照电力生产的要求, 电力扩大再生产投资应占 GNP( 国民生产总值)2%以上, 发电设备容量与用电设备容量之比例大约在 1:2.4 的水平。而目前许多大、中城市的电力投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 发电设备与用电设备一般在 1:3 左右, 说明电力投资不足,电网建设滞后。二是电网脆弱, 供电能力差。由于长期受“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影响, 电网建设投资严重不足, 更凸现了现有 500 千伏输电能力不足和电网“卡脖子”的矛盾, 严重影响了电网的供电能力。三是电网设备陈旧, 供电可靠率低。目前城市高、中、低压配电网络设备陈旧、落后, 老式油开关、小截面旧线路还仍然存在。由于输电线路老化,传输能力不足, 故障频发, 造成用户停电, 已成为电网输电能力的“瓶颈”。城市供电可靠率达不到 99.6%的部颁标准。
2.电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事实证明, 经济的发展处处受电力因素多方的制约, 电力的供应及应用既制约着经济的发展规模、技术产业结构、生产经营形式, 又制约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严重缺电, 会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用电结构特征决定了工业用电在全社会用电中占据着极端重要的地位。从 1990 年到 2012 年, 工业增加值在 GDP中的份额一直呈稳定上升态势, 平均比例为 47%; 而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平均比例高达 74.2%。
电力是一种无形的不能贮存的优质二次能源, 电力生产、流通和消费瞬间同时进行, 任何时刻电力生产和消费在功率和能量上必须严格保持平衡, 为保证电网供电安全可靠, 电网的电源装机容量必须大于电网的综合最大负荷, 否则电网供电紧张, 被迫拉闸限电, 势必加重设备磨损、事故频发、影响电力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使电网的发供电秩序受到严重的冲击和干扰, 供电部门和各级政府只得采取“压、保、停、限”( 即压工业保农业, 压生产保民用, 小企业停产, 大企业限产) 的办法。
2.2 电力不足, 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让人们享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空调等家用电器已成为家庭的必有之物, 由于家用电器的普及, 用电负荷增高, 配电线路超载, 烧坏配电变压器的事故时有发生, 特别是盛夏和节日停电, 给用户带来的不是舒适和欢乐, 而是苦与愁, 给社会安定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全国还有无电村, 无电户的存在, 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电力发展不足所致。它既影响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也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和谐。
3.缓解供需矛盾的策略
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期间电力改革的重要任务, 要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 只有加大电力建设力度, 狠抓电网建设与改造, 加强节约用电和计划用电管理, 缩小供需缺口, 缓解供需矛盾, 确保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1 加大电力的建设力度, 增强发供电能力
虽然近几年来, 我国电力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但电力工业的建设形势仍不能盲目乐观, 电力生产增长和电力建设投资比重与经济发展还不完全适应, 建设资金缺乏, 投资结构不甚合理, 电网建设滞后, 水电开发难以形成规模。为此, 一是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往往因建设资金投入少, 缺口大, 后劲不足, 常常出现“小项目立项易, 大项目立项难, 开工快, 收尾慢”的局面, 针对这一理由, 首先要加大对国家重点项目的资金投资, 并加快核电网建设步伐。二是加强电网建设力度。多年来一直存在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况: 火电机组投资多、水电发展投入少; 电源建设投资多, 电网建设投资少。因此,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对电网建设投资结构的调整, 特别要加强对特高压电网建设的力度, 全面加快城市电网升级改造步伐, 提高电网输送能力。
3.2 加强计划用电管理, 建立约束机制
加强计划用电管理, 就是利用既有的供电设施将有限的电量发挥更大效益的可靠保证。在新形势下, 计划用电管理应注入新的内容: 一是它不仅是用户上计划, 供电量、供电时间无条件服从供电部门安排的传统计划用电, 双方应是一种完全平等的经济契约关系。二是计划用电不单是解决供电总量平衡, 还要解决发、供、用的总量平衡理由, 由发、供、用三方根据电网频率变化调整各自计划, 并通过需求侧管理来实现总量平衡。计划用电的管理职能、手段和指标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供电部门、用户、政府部门要分别执行供电、用电和计划用电的管理职能。供电部门和用户既是管理的客体, 又是被监督的对象, 政府部门对供用双方的计划和执行情况实施有效的监管。二是计划用电应采取经济、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相结合, 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结语
总之,电力供应与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我国电力的供需矛盾目前仍然存在。 因此,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电力建设步伐,狠抓电网建设与改造,加强计划用电管理,增强发、供电能力,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电力保持,为全面落实“十二五”电力规划,推动国民经济的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电监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关于电力市场建设的意见和倡议.
[2] 明确改革路径求得重点突破———三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3] 电监会称: 全面提升电力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

点赞:5402 浏览:17836